山东省诸城市瓦店镇的小岳峙村,虽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村庄,却坐拥70余户人家,总人口超过500人。其地理位置极为关键,坐落于诸城市城东南方向,相距约30公里,周边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913年,位于小岳峙村的李姓人家遭遇中年丧偶之痛,随后经人引荐,迎娶了王氏女子为继室。婚后,他们共同孕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在旧时光里,“重男轻女”的观念尤为盛行,于是父亲为她取了个寓意深远的名字——“进孩”,又名李进。然而,后来她又改名为李云鹤。
提及李云鹤之名,或许多数人感到陌生。但若说到“江青”,恐怕无人不晓,无人不识。
无论对江青个人的评价如何,仅就探讨她是否有兄弟姐妹而言,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她权势鼎盛的时期,她是如何处理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的?
上文简要提及,江青的父亲曾二次再娶。他的首任妻子生有一男一女,这便是江青同父异母的兄姐。姐姐的名字叫李云露,哥哥则名为李干卿。
1926年,年仅12岁的江青随母亲远赴诸城之外,首先抵达天津,投奔姐姐李云露。姐夫身为奉系军阀的一名基层军官,虽然谈不上家财万贯,但家境至少算得上安适。
1929年,李云露的配偶被调任至济南,江青随之跟随姐姐及姐夫一同返回了山东。
彼时的江青,年约十五六岁,常驻姐夫家中,此般情形对她而言,已是司空见惯。于是,她决定踏入设在济南的山东省实验剧院,潜心研习话剧、戏曲以及古典音乐。
据江青的昔日同窗所述:她性格中带有几分机智,学习时尤其勤奋,天赋亦颇为不凡。然而,江青的言谈间似乎总带有一丝不可靠,仿佛总有所保留,不愿完全展露心迹。
例如,有同学向她咨询:在北京生活的那些年过得如何?
江青常以一副楚楚可怜的姿态示人:她在姐夫家中受尽磨难,每日劳作之余,竟连一席饭桌的待遇都难以享有。
实际上,李云露姐姐及其姐夫对江青的待遇还算周全,并未如她所言,存在那些杂乱无章的传闻。
毕业后,江青不愿再追随姐夫的脚步,遂投身于京剧表演艺术的殿堂,成为了一名演员。她辗转漂泊于济南、青岛、烟台等地,期间亦曾踏入青岛大学、大夏大学,成为一名旁听生。
随后,江青投身革命事业,与毛泽东结为革命伴侣,随之逐渐与家人断绝了联系。
1948年9月,山东省会济南宣告解放。解放军部队入城时,竟意外地发现江青的母亲及其家人仍安居于城中。部队迅速将这一意外的发现上报给了远在河北西柏坡的毛泽东主席与江青女士。
因此,江青与母亲、哥哥及姐姐取得了联系。不久之后,她便接到了来自家乡的悲痛消息,得知母亲在济南不幸离世。她随即向毛主席请示,希望能够返回济南,为母亲守丧尽孝。
此刻,辽沈战役方兴未艾,平津与淮海两大战役亦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毛主席深知,革命战友应将家事置于工作之后,对此他甚感忧虑。
在江青的多次坚持之下,毛主席最终予以应允,他特地派遣了自己的卫士长李银桥,并携同数名警卫班的成员,陪同江青一同返回济南。
抵达济南之后,江青首先与兄长和姐姐们亲切地交谈,随后,她紧拥母亲的遗照,悲痛不已地大哭一场。
完成正务之后,江青关切地探问姐姐李云露与哥哥李干卿的现状如何。
在那段时日,李云露不幸中年丧偶,孤身一人抚养着尚未成年的儿子,生活实属不易。她的哥哥李干卿年近半百,在铁路局辛勤工作,却因生活条件有限,至今未婚无子。
得益于江青的助力,哥哥李干卿寻觅良缘,结为连理,并喜得子女;姐姐李云露则携幼子,始终陪伴在妹妹江青的左右,共同生活。
新中国成立之际,李云露与江青一同迁居至中南海的丰泽园,她俩负责料理家务,同时照看孩子。
理应而言,江青对兄长与姐姐尚算宽厚,李云露与李干卿虽然名义上是她的亲生兄妹,实则同父异母。幼时,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并不频繁。江青能够为兄长寻觅良缘,并将姐姐一家纳入自己的庇护之下,实属不易之举。
然而,根据曾任江青秘书的杨银禄所述,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时期,李云露似乎因不明原因触怒了江青,竟被其妹妹逐出中南海。自那以后,江青便不再承认她这位姐姐的身份。
在20世纪70年代,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恰在此时,江青女士突然萌生了关心姐姐的念头,遂派遣专人前往山东的故乡,代表自己亲自探望李云露女士,并慷慨赠送了5000元人民币以示心意。
毛主席离世之后,向来挥霍无度的江青突然感到财务吃紧,竟然萌生了收回原本赠予李云露的5000元人民币的念头。
还是经毛主席的私人管家吴连登劝说,江青这才没有去要。
李云露并非唯一遭受江青苛责的人。1970年春,哥哥李干卿携其幼子一同前往北京,试图求见江青。然而,江青的态度却极为冷漠。她指出,李干卿在解放前曾为国民党军队效力,解放后亦曾被人民政府审查与管教。面对这样一个身份的人前来求见,江青认为他实在是不自量力。
历经一番内心的激烈挣扎,江青最终选择了在人民大会堂会晤李干卿父子。重逢阔别多年的兄长,她的态度显得异常冷淡,仿佛对待顽皮孩童一般,对李干卿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李干卿满心委屈,诚然他过去犯过错,亦早已接受了应有的惩处。然而,与妹妹阔别近二十载,重逢之际竟遭受责骂……尽管如此,他的内心却洋溢着喜悦,激动之情不禁使他热泪盈眶。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青曾回山东故里探望,对兄长姐妹颇为关照。然而,进入20世纪60至70年代,她的态度却发生了显著转变。
原因显而易见,彼时的江青尚未拥有过大的野心。在解放初期,她对待哥哥李干卿与姐姐李云露,更多是基于亲情,致力于协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然而,步入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江青表现得极为“洁身自好”,她坚决不愿与李云露、李干卿有任何瓜葛。
鉴于她的姐夫昔日军阀出身,当时成为严厉打击的重点目标。而她的哥哥李干卿亦曾犯过过错,曾是国民党军队的一员,“成分”显得尤为复杂。
若江青常与兄长姐妹保持密切联系,并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难免会招致他人非议,甚至可能成为他人攻击的把柄,对她的“革命事业”无疑是不利的。
正因为如此,李云露姐姐在中南海丰泽园对江青的照料细致入微,却反被妹妹逐出家门。试问,一个中年丧偶并抚养孩子的寡妇,她究竟在哪些方面触怒了江青呢?
江青对姐姐李云露持有成见,始终不愿与之有所瓜葛。然而,在毛主席离世之际,江青方才深刻体会到亲情的宝贵。因此,她毅然决然地从个人储蓄中取出5000元人民币,赠予姐姐李云露。然而,不久之后,她又设法将这笔钱索回。
这充分揭示了江青性格的反复无常,在她眼中,姐姐的亲情似乎尚不及那5000元之财来得珍贵。
然而,若非姐姐与姐夫在20世纪20年代初慷慨资助,将她带到北京安家立业,拓宽了她的视野,江青或许便只能蜷缩在山东的故乡,沦为一名籍籍无名的戏子。
江青岂会向你透露此类私情,她一心只看重自己的革命角色与地位。若有人胆敢阻挡她前进的步伐,哪怕是最亲近的兄弟姐妹,亦难逃她心中的遗忘。
景盛网-配资公司排行榜-配资炒股平台官网-正规配资平台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