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患者在化疗三期时,常面临一直拉肚子的困扰,这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干扰化疗进程。从中医角度看,贲门癌化疗后腹泻与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肠道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可通过多种中医方法进行止泻。
饮食调理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对止泻至关重要。化疗后腹泻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减轻肠道负担。同时,适当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像香蕉,以补充因腹泻可能流失的钾元素。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大蒜、辣椒、肥肉、海鲜、冰饮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进一步刺激肠道,导致腹泻加重。还可少食多餐,减轻肠道消化压力,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中药内服
根据不同的证型,可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若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饮冷则泻、形寒怕冷、肢体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脾肾虚寒证,可选用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理中汤主温脾阳,金匮肾气丸主肾阳虚,两方合用共奏健脾温肾之功。若患者出现泻下赤白、里急后重、口黏苦、苔黄或黄腻、脉数等湿热证,治疗当以清利湿热、止泻为治则,选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患者有肛门灼热疼痛、小便短涩、伴食欲欠佳、渴不欲饮水、舌淡、苔白黄、脉濡数等寒热错杂证,可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若患者伴有心情低落、善叹息、胸胁苦满、胁肋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等肝气郁结证,治疗应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则,用柴胡疏肝散汤等疏肝解郁之剂。
展开剩余69%中成药
除了中药方剂,一些中成药也可用于止泻。例如,补脾益肠丸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肠鸣等。结肠炎丸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柔肝健脾、收敛止泻的作用,适用于大肠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痢疾等。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注重对患者的气血、脉络、脏腑机能的调节,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是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他出身于中医世家,承继家传百年《袁世医方》,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期间运用中医药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脑瘤等常见恶性肿瘤,屡建硕果。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为早、中、晚期不同阶段的癌症患者提供中医系统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贲门癌真实案例分享:
刘某,男,贲门癌,2014年12月29日初诊,河南商丘人
2014年10月,患者因进食不畅两个月,被送到医院全身检查,经郑大一附院确诊贲门癌。2014年12月2日,通过手术切除了部分食管及胃。但术后不久复查时,医生却告知:“发现转移灶,要尽快化疗!”孝心的儿子考虑父亲年事已高,术后以来身体一直虚弱不堪,仿佛一阵风就可以把老父亲吹倒。于是,拒绝医院的化疗建议,决心试试中医治疗。2014年12月29日初诊时,患者身体真是肉眼能看出来的差,浑身乏力,消瘦的很,吃不下饭,只能吃点流食。进行治疗后,半个月左右,刘老师说:“感觉身体明显硬实多了,看起来也精神了。”自此以后,坚持服用中药。2019年9月9日患者正常取药巩固,家属诉“我父亲一直不知真实病情。但病情一直都比较稳定,老人家生活质量也挺不错。自己在家做饭,没事逛逛走走,喜欢打牌,一打打一天,都不见累”。2023年3月回访肿瘤稳定,2024年4月26日参加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活动,分享自身治疗经历,身体和正常人无二!
贲门癌化疗三期患者一直拉肚子时,应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通过饮食调理、中药内服和中成药等方法进行止泻,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完成化疗治疗。
发布于:河南省景盛网-配资公司排行榜-配资炒股平台官网-正规配资平台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